水中溶解氧的标准

2016-07-16

1.水中溶解氧的概念以及影响因素?

概念:空气中的分子态氧溶解在水中称为溶解氧(简称DO),用每升水里氧气的毫克数表示。

影响因素: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、水的温度、盐度、水深深度、水生生物的活动和耗氧有机物浓度有密切关系。

水温:在氧气分压,含盐量一定时,溶解氧的饱和含量随着水温的升高而降低。低温下溶解氧的饱和含量随温度的变化更加显著。

这是空气中溶解氧与温度对照表:


含盐量:在水温,氧气分压一定时,水的含盐量越高,水中溶解氧的饱和含量越小。海水的含盐量比淡水的含盐量高的多,在相同条件下,溶解氧在海水中的饱和含量比在淡水中要低得多。天然淡水水体内含盐量的变化幅度很小,所以含盐量对溶解氧的饱和含量影响不大,可近似以纯水中的饱和含量计算。

氧气的分压:在水温含盐量一定时,水中溶解氧的饱和含量随液面上氧气分压的增大而增大。

水中溶解氧含量还受到两种作用的影响:一种是使DO下降的耗氧作用,包括好氧有机物降解的耗氧,生物呼吸耗氧;另一种是使DO增加的复氧作用,主要有空气中氧的溶解,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等。这两种作用的相互消长,使水中溶解氧含量呈现出时空变化。

2.溶解氧检测的运用行业?


1、水产养殖  (水产养殖下面会比较详细的介绍)


2、污水处理(在线溶解氧仪为主)

污水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曝气处理:溶解氧含量是曝气处理过程的其中一个重要检测指标(曝气处理后的溶解氧需要在2mg/l以上)。


曝气概念:进入曝气池体中的污水在有氧的环境中,与池中微生物形成微生物生物圈,利用微生物对池体污水的生物降解净化作用,达到污水治理的目的,实现水质净化和水质的改善。

一般认为0.5mg/L的溶解氧已能维持微生物新陈代谢的活动了。但溶解氧低于2mg/L,易引起丝状菌生长,活性污泥絮体变小,沉降性能差,综合考虑,曝气池出水处溶解氧宜为2mg/l。


3.溶解氧的危害以及水产养殖标准?

水中溶解氧的多少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指标。

人类及其他陆上动物,是靠呼吸空气中的氧气生存。空气中氧气量多而稳定,一般都是210毫升O2/升空气。因此,在空气中生存的动物,从来没有感到缺氧的威胁。

危害:水中溶解的氧气却量少多变。例如淡水中溶解氧饱和含量仅8—10毫升/升水,还不到空气中氧气含量的1/20。海水中溶解氧更少。这表明:水中鱼、虾、贝、藻类的呼吸条件较差,不时面临缺氧窒死的威胁。有人估计:直接间接缺氧致死的鱼类,约占养殖鱼类死亡总数60%。


溶解氧: 连续24小时中,16小时以上必须大于5mg/L,其余任何时候不得低于3mg/L,对于鲑科鱼类栖息水域冰封期其余任何时候不得低于4mg/L。溶氧高于12mg/L,表明水中氧已过量,此时鱼虾易得气泡病。

症状:水体中的溶解氧的高低对鱼类的生存和发育都有直接的影响,当溶氧低于1mg/L(mg/L)时,鱼就会浮头,如果不采取增氧措施就会使鱼窒息死亡,同时也给致病菌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而降低鱼的抗病能力引起鱼病;足够的溶氧可抑制生成有毒物质的化学反应,转化或降低有毒物质(如氨氮、亚硝酸盐、硫化氢)的含量,同时还可以提高饵料转化率对养殖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
水体溶氧不足的成因:(1)养殖密度过大(2)养殖水体过肥(3)水体细菌大量分解有机物,导致氧耗(4)水体文档升高,溶氧降低(5)水中的还原性物质如硫化氢、氨、亚硝酸盐等较多时,其氧化作用也会造成溶氧降低。

水中保持足够的溶解氧,可以抑制生成有毒物质的化学反应,降低氨、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化学物的含量,并可分解转化为无毒物质。

鱼虾类对水体溶氧量的适应情况表(mg/L)

综上所述资料来看,为了确保鱼类及有关生物群的正常生存繁殖,充分生长,水中溶氧以不小于5-7mg/l为宜。

水产养殖标准:

水产养殖的项目控制标准以及危害影响在Word文档里面

可仔细参考:

写下您的评论吧